易超,男,197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铜仁学院后勤管理处职工,近五年连续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在2008年凝冻抢险抗灾工作积极,业绩突出,被团省委表彰为“先进青年”。一直以来,他坚守岗位,用心用情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务师生和学校发展。己亥岁末、庚子之初,新冠病毒来势汹汹,肺炎疫情牵动国人,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条全民战“疫”的战线上,他怀着一颗执着的心,在战“疫”路上奋勇前行,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倾情食堂的“兵”
1990年12月至1992年12月,易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5213部队服兵役,服役结束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贵州省铜仁市,就职于原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踏入工作岗位后,易超首先被分配到原总务处水电工作组工作,1999年调入食堂工作组,主要负责食堂餐饮工作。他知道自己学历低,理论功底差,不能靠“笔杆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每天穿梭在各个学生食堂,像一名普通勤杂工一样不怕脏、不怕苦,勤勤恳恳做事。从到各个市场询价、买菜,到后厨洗菜、切菜,再到缺乏厨师时自己掌勺、缺乏清洁工时自己打扫,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饮食服务工作。那时候的易超还很年轻,食堂管理经验不足,要号令食堂几十名工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食堂女性工人居多,工作中难免出现口角和矛盾,这些女同志闹起来还真不好调解。”不过他又说“要摸清每个人的性格,有的沉默寡言但是做事勤快,有的直言爽快易得罪人,但心很好。”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常给食堂工人们讲:“大家一起工作一起相处就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和理解,才能把工作做好。”慢慢地,他总结出了管理好食堂的工作经验,工人们也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团结互助,勤勤恳恳工作,良好的工作氛围逐渐形成。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易超已然成为学校食堂经营管理的专家,学校食堂饭菜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食品安全没有出现过一次事故。
可口的饭菜不仅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甚至吸引了很多市民慕名而来。“师专的馒头5毛一个,便宜大个又好吃。”铜仁市民们都对“师专馒头”情有独钟,竖起大拇指。多少年来,“师专馒头”名声在外,易超管理的食堂制作出来的馒头、包子吸引了无数外来人员一次几十个打包带走。他说:“发馒头看着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的师专馒头不为了卖钱,我们做的就是精细,做的就是口碑。”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铜仁学院。由于易超工作突出,成绩显著,被任命为铜仁学院后勤管理处饮食服务中心主任。他继续工作在食堂一线,食堂就是“前线”,他就是冲锋在前的“兵”。
2014年,铜仁学院搬迁川硐新校区期间,在保障老校区正常开餐的同时还必须加紧建设新校区食堂。易超主动请缨投入新校区食堂建设,从食堂设备采购、规格计量到产品验收,他都亲自把关,确保产品好用;从招聘工人、办理手续到培训上岗,他都亲力亲为,确保工人素质过硬;从餐厅设计、桌椅安装到卫生清洁,他也都亲自参与,确保食堂整洁美观。
整体搬迁新校区后,在缺少物资运输驾驶员的情况下,他坚持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充当驾驶员与采购员一同进行市场询价、采购物资,确保每天按时把食堂所需物资配送到位,保障了全校师生正常就餐。
每年寒暑假是全校师生正常放假休息的时间,为保障留校学生就餐,易超仍然坚持每天到校安排各项食堂工作,合理安排食堂人员值班,坚持每日开餐,甚至大年三十年夜晚都在学校与留校的师生一同度过。他说:“学校寒暑假格外清静,但是必须要有人坚守;家里年夜饭很香,但是我得保障大家都能吃到年夜饭。”
建设美丽的家乡,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近三十年来,易超兢兢业业服务于学校食堂,他管理下的学生食堂服务了万千学子。如今,他也常常接到毕业多年学生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短信,大家同他像朋友一般回忆读书时代的学生饭菜,交流生活工作的点滴,这让他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
别样的战“疫”,他逆行而上
2020年初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为了遏制疫情传播,铜仁市采取了严格的隔离防疫措施,平日里热闹的铜仁学院校园也变得格外寂静,紧张的气氛让人们感觉只有在家才最安全。
然而这时,有个身影仍往返于铜仁学院和市区之间。面对疫情,他逆行而上,他给小区疫情检测点的工作人员说:“我需要到学校去保障食堂运转,保证留校师生有饭吃。”他还给自己的妻子说:“你留家里照顾好咱们的小家,照顾好咱妈和儿子,我去照顾学校的大家。”妻子流下了担忧不舍的眼泪,不断嘱咐他要注意自我防范。对,这个身影就是易超,他迎难而上,矮小瘦弱的身影顿时变得高大起来,他似乎看不见的新冠病毒正在四处蔓延,似乎一点也不害怕病毒的袭击。
易超就像一名战士一样,迅速投身于保学校食堂运转的战疫中。在严重缺乏工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既做联络员、管理员,又当采购员、操作员、清洁工。接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后勤处领导的工作安排后,他立即召集家住铜仁市区且身体健康的食堂工人,进行工作部署,确保疫情期间食堂工作正常运行。
“易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平时对我们特别好,现值疫情特殊时期,学校需要我们,我们愿意服从学校安排,回到岗位,像易老师一样为学校做好服务,为师生们提供满意的餐食。”这是食堂工人们最朴实的话。
易超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和卫生,他说:“吃进嘴巴里的东西可不能马虎,必须当天采购当天食用,避免在冰箱或储存室里存放太久孳生细菌,食品安全必须重视,做师生满意的餐食不是嘴巴上说的,而是需要食堂每个人的实际行动,需要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每个食堂工人们的共同努力。现在正值疫情期,我们要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卫生,不能把病毒带进学校,不能让病毒在我们这里传播。”
疫情严峻时期,铜仁学院陆陆续续从国外研学回来了17名教师,这些教师按照规定需要进行集中统一隔离,隔离地点就在铜仁市核酸检测点——铜仁市碧江区健康职业学院,这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区。在人手缺乏、防控严格、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易超主动请缨自愿为被隔离的教师每日送餐。他说:“不找别人了,这个时候难得找人,我自己开车送去就是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解决了学校当时的燃眉之急。
于是,易超除了坚持每天到校安排好食堂各项工作外,还坚持每天驾驶自己的车子前往隔离点,为我校被隔离的教师们送去中晚餐。
当有人问他:“你到处跑,不怕被传染吗?”他笑着说:“哪想那么多,那是我的工作。”问他送餐的情况,他开玩笑说:“核酸检测点,人人都穿防护服,感觉都到了武汉。”送餐一个月下来,他的车主跑了近4000公里,而他从不索取回报。他说:“比起灾区人民,我这点小贡献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不能像医护工作者那样冲在前线、抢救患者生命,但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害怕,但他从未退缩,虽然麻烦,但他依然坚持。
被隔离的教师们每天接受易超热情的服务和无私的奉献,心里无限感激,集体写了一封《感谢信》,对他的无私奉献、不畏困难的精神深表感谢。阅读完《感谢信》,他淡淡地笑了笑说:“哪有他们说的那么伟大,都是我应该做的。老师们健康平安就是我最大心愿!”
家国情怀显担当
易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父亲是原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一名退休教师,已逝世多年;母亲是原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退休校医,现已近80高龄;妻子也是一名光荣的中学教师,儿子在北京念大学。父母从小对易超的教育就很严格,培养他要做一个爱国爱党爱家的人,妻儿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这让他感觉工作起来很开心。
人民子弟兵为人民,易超虽然只当过两年兵,但退伍多年也不忘军人本色和军人作风。不管是领导或者同事呼唤他,他总是昂首挺胸像军人一样响亮地回答“到”。他做事说一不二,干脆利落,领导交办的事情从不拖拉,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活泼乐观,领导和同事们早已习惯了他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踏实稳重、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
工作的劳累,易超从不挂在脸上。每当工作劳累时,他就回到自己办公室里,靠沙发上稍作休息,喝上几口水,闭闭眼养养神,简单休息后又立即起身投入工作中,来往穿梭在学校各个食堂操作间,协调食堂工人工作、安排好每日的饭菜并及时处理应急事情,保障全校师生的正常就餐。
“易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按时吃饭,爱往各个食堂窗口、操作间、仓储间、洗菜间跑。”一名同事这样妙趣横生地描述他。
“易超工作吃得苦,甘于奉献,不求回报,他就是我们后勤管理处的先进和典型,就是我们支部的优秀共产党员。”铜仁学院机关第九支部书记、后勤管理处处长徐永东这样教育后勤职工和党员同志们。
常年的奔波和超负荷工作,使易超患上了颈椎间盘脱出、颈椎骨质增生和糖尿病。然而,他并不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慢慢地,他开始出现走路摔跤和四肢麻木疼痛症状,但他总觉得自己是钢铁战士,不用“小题大做”。
直到2016年的一天,易超在工作中突然摔倒,在家人和同事们一再劝说下,他才同意去医院检查。他,终于支撑不住了。医生说:“你这颈椎病很严重,建议你去大医院进行手术”。
随后,易超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遵义医学院进行了颈椎手术。“手术长达9小时,全麻醒来时自己就像个机器人,我被各种仪器和纱布包裹,只露两只眼睛,不能动弹和讲话,感觉走了趟鬼门关。”手术医生把易超的颈椎切割掉,在颈椎位置安装了人造颈椎,其实就是2块钢板和4颗螺丝,以后的日子他必须每天靠这些钢板和螺丝支撑自己的头颅。
易超的手术很成功,出院时医生嘱托:“你不能过多运动和超负荷工作了,要注意保护现在的人造颈椎,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的易超出院多年,似乎早已忘记了医生的话,仍然每天都超负荷工作。行走在路上,他还会经常出现左半身麻木疼痛,时而会双腿无力走路摔倒的现象。
易超还患有多年糖尿病,他每日给自己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自己的血糖,他的牙龈也开始萎缩,很多硬东西吃不了。他头一天工作很累的话第二天就会感觉很难受,身体很不舒服……他的身体再次敲响了“警钟”,然而他说:“我这个岗位就我一个人工作,没有人可以代替我,我不在怎么能行?”就这样,他怀着一腔热情继续着他那一份小小的事业。
易超扎根学校几十年,风雨无阻保障食堂正常运转。他以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度的责任担当,兢兢业业做好食堂餐饮工作,用脚步丈量学校的每一寸土地,用胸怀拥抱着学校每一位师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后勤处/供稿 宣传部 张东方/编 叶丹/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