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中国)-搜狗百科


校长侯长林在我校“双一流”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发布人:xcb
  • 时间:2017-09-12
  • 点击:
  • 来源:
  • 打印

扎根山区 服务地方

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 创建高水平应用型高校

——铜仁学院“双一流”建设情况汇报

(2017年9月10日)

铜仁学院校长 侯长林

IMG_3437.JPG

尊敬的昌旭书记、达新主任、陈康主席,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各位领导亲临我校召开铜仁学院“双一流”创建动员大会,是对铜仁高等教育和铜仁学院的关心、支持和厚爱。为此,我首先代表铜仁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学校改革发展尤其是“双一流”建设的相关情况,请予指导。

一、学校发展历史及现有优势

铜仁学院从1920年的明德中学开始,至今已有97年的办学历史。截止 2016年12月,我国1999年以后升本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有707所。在贵州省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虽然我校升本时间靠后,但从当前发展情况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铜仁学院已经走在第一方阵,且发展态势良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率先全票通过合格评估

学校201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全票、一次性通过的学校。

(二)硕士点建设综合指标排名迅速提升

我校因为升本较晚,今年没有达到新增硕士点的时间要求。但是,按照新增硕士授予单位基本条件自查及综合评分,我校得分为86.3分,仅次于排名第一的贵阳学院。我校还是贵州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唯一获得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现已有在校就读的硕士研究生42人。

(三)高水平师资队伍已初具规模

与2013年初相比,我校师资队伍中正高职称人数已从27人增加至90人,博士人数从12人增加至106人,硕士生导师从3人增加至52人。高层次人才的增加速度和持有量在市州高校中名列前茅。

(四)学生人才培养及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快速提升,考研成功的学生人数和录取学校层次逐年递增,仅今年就有71名学生被多所高校录取,其中,录取到985、211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学生就有23名。出口旺带来入口畅,我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已从2013年文史类降低省控线2分录取提升到今年文史类、理工类分别高出省控线42.9分和36分录取。

(五)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我校有省级区域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和省级重点支持学科7个。教育学是全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获选的四个省级区域一流建设培育学科之一。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38项,省部级课题262项,委托课题160项,获得专利175项,出版专著120部,公开发表论文近3000篇,获得科研经费近7000万元,是全省地方高校中唯一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两个院士工作站的高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一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奖11项,既名列市州高校第一,也超过铜仁市历年奖项之和;去年,我校一项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既是当年贵州省高校唯一获奖成果,也是我校国家级科研成果奖零的突破。

(六)学报考核排名跃居贵州省高校前列

近年来,我校学报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今年还有一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我校学报在全省29种公开发行的高校学报中的排名已上升至第6名,仅排在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3所老牌省属大学的学报之后。

(七)国际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

自2013年11月招收首批45名老挝留学生以来,留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国别不断增多。现在已经有来自柬埔寨、泰国、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的214名留学生,今年新增300名留学生的计划已经落实。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启动仪式上,教育厅领导认为,“铜仁学院国际化办学已走在贵州高校前列”,留学生规模仅次于贵州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

(八)应用转型进入“国家队”

2015年,我校成为贵州省应用转型三所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成功申报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项目资金1.5亿元。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是国家从1134所地方本科院校中遴选出100所,打造“应用转型示范校”的重要平台,也是铜仁市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必备条件。

二、学校办学特色

我校十分重视办学特色的打造与凝练,形成了“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顶层设计彰显办学特色

我校结合办学历史积淀和学校发展实际,确立了“地方性、服务型、特色化、开放态”的教学服务型高校的类型定位、“立足黔东,面向全省,辐射武陵”的服务面向定位和“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时,凝练了“明德·致用”“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依托梵净· 服务发展”“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核心办学理念。

(二)学科建设体现办学特色

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铜仁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教育传统,以“突出应用、培育特色、提高质量”为原则,凝练了梵净林业生态、梵净锰钾汞高效利用与治理、梵净民族文化、梵净教育生态四大特色优势学科群,构建了省级区域一流、省级区域一流培育、校级一流、校级一流培育和院级一流的学科建设“金字塔”。

(三)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办学特色

学校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为导向,构建了“通识+专业+自主+项目”的“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各专业按照“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分别制定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社会服务强化办学特色

我校于2016年7月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了社会服务中心,在各专业学院分设社会服务科,力求宽口径、广覆盖、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成立了铜仁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联盟,有来自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盟单位160余家。学校充分利用科技、人力、设备、场所等教学科研资源,将铜仁学院办学的边界拓展到铜仁市的边界,变高校“象牙塔”为“黄金岛”,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力求“黔东处处是校园”。

(五)文化建设涵养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了校园文化月、社团文化节、一院一特色等校园文化品牌。特别是校园文化月活动,已举办24届,参赛作品在全省高校校园文化月活动中屡获大奖。学校主动融入铜仁文化发展战略,解读铜仁市“综合生态观”“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等理念或决策,打造“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等地方文化名片。近几年,师生多次在志愿公益活动以及地方大型文艺活动中承担组织、策划、演出等任务,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主力军。2017年,学校荣获贵州省首届“高校文明校园”称号。

三、“双一流”建设目标

自从党和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和任务后,贵州省委在贵州大学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走有贵州特色的‘双一流’建设之路”的总要求。铜仁市委、市政府对我校“双一流”建设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并出台《关于支持铜仁学院建设区域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计划分5年划拨1.5亿元资金用于我校“双一流”建设工作。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担当,是对铜仁学院的厚望,也是我们全体师生员工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不负众望,精心设计,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

(一)一流大学

“一流大学”的总目标是“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采取两步走战略:一是,到2020年成为全国100所应用转型示范校;二是,到2026年基本完成申报大学的各项指标任务,并开始申报“铜仁大学”。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最终将铜仁学院建设成为特色更加鲜明的更高水平的国家一流的应用型大学。

(二)一流学科

我校已形成了由1个省级区域一流建设培育学科、3个校级一流建设学科、2个校级一流建设培育学科、4个院级一流建设学科构成的十大学科建设体系。计划用3年时间,将“教育学”省级区域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建设成为省级区域一流建设学科,同时获批第一个硕士点——教育硕士;争取到2026年,将教育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学科,2030年成功申报博士点;计划用10年时间,成功建设3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到2026年,获批硕士授权点10个以上,支撑“学院”申报“大学”。

四、建设思路和策略

我校根据“双一流”建设思路提炼的题为《地方院校的“双一流”机会在哪儿》的文章,已于今年8月1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得到很多业内专家学者的肯定。结合铜仁学院实际,我们的“双一流”建设思路和策略主要有六点:

(一)合理定位建一流

“一流大学”建设包含学校治理现代化、校园建设标准化、开放办学国际化、文化建设特色化、产教融合标志化五个模块。“一流学科”建设包含一流学科团队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先进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五个方面,并同时抓好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一流教学平台建设和一流师资建设四个本科教育模块。我们的目标定位是:通过以上抓手争创“国家应用型高校的一流”。

(二)扎根铜仁建一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铜仁学院是铜仁市举办的大学,是铜仁人民自己的大学。铜仁学院就是要扎根铜仁办大学。如何扎根铜仁?我校结合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铜仁需求·国家标准”的办学理念。“铜仁需求”是扎根地方的逻辑起点,“国家标准”是“双一流”建设的统一要求。我们要根据铜仁需求办学,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学校;要根据铜仁需求设置专业,按照国家标准培养人才;要根据铜仁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按照国家标准产出成果;要根据铜仁需求进行社会服务,按照国家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三)特色发展建一流

地方院校建设“双一流”,要有“蓝海”战略眼光,在自己的蓝海中养精蓄锐、韬光养晦,再杀入红海,才有可能逐鹿中原,走向世界。因此,铜仁学院要进一步强化“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特色生长点在哪里?我要说,在铜仁的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在梵净山、佛顶山,在矿山,在河流,在学校,在我们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中。

(四)突出应用建一流

我校获得的“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是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的一个专项,是“产教融合工程”中的“应用型本科100所”,是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专业建设与铜仁市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增强铜仁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努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二是要做一流的应用研究,尤其要做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研究,要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在铜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小而精”发展建一流

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决纠正部分高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切实引导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事实上,我们铜仁学院也走过这段“弯路”。但是,我们及时做了调整。学校通过对自身办学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确立了“小而精”的办学之路。这条道路有两个内涵,一是不盲目追求学生规模和学科专业数量。学校已经通过《铜仁学院章程》将学生最终规模限定在12000人,最终的比例是8000名本科学生、2000名研究生、2000名留学生。二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努力做到“极致”,追求卓越。

(六)变革图新建一流

一所大学要走向一流,除了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最近几年,我们作了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先后出台了《教师专业岗位职责分类管理办法》《学生自主学习学分制管理办法》等制度,进行了专业学院整合、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等机制上的革新,即将出台《铜仁学院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奖励办法》。今年,我校被贵州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省级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并作为唯一高校在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但是,这些都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坚守大学根本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铜仁学院真正走向一流。

前不久,央视一套播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政论专题片,同时推出融媒体节目《改革在哪里》。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我们铜仁学院可以骄傲地回答,改革在这里,在铜仁学院转型跨越的时光里!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