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中国)-搜狗百科

二级菜单
我校教师王晓旭(末未)应邀携诗集《菜园记》走进上海思南读书会
  • 发布人:
  • 时间:2024-06-20
  • 点击:
  • 来源:

6月15日,我校写作研究院副教授王晓旭(末未)携其诗集《菜园记》与作家肖江虹、评论家张定浩、评论家木叶一起做客上海思南读书会第461期,谈论一块菜地如何催生了诗歌,以及末未写诗的性情和选择。评论家黄德海担任主持。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思南公馆、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承办。分享会上,各位嘉宾对《菜园记》的文本进行了深入探讨,分别朗诵了末未的诗歌。现场气氛热烈,末未一一回答了读者的提问。

作家肖江虹谈到与末未本人的来往时坦言,末未天生洋溢着一种不谙世事的孩子气,一种任性。他在生活里永远保持一种非常激昂的状态,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对所有的馈赠充满着感恩,这也是他写《菜园记》最大的契机和动力。作为本诗集的第一读者,《菜园记》使得肖江虹对土地有了重新的认识:“对于我们这代跟农事、土地有着紧密联系的人来说,繁忙且疲敝的农事使我们对土地充满着憎恶和怨恨。但是没办法,你要从地里刨食,所有生计在地里,你还要善待它。我读完末未的诗才明白一个道理:土地就在那,它是这个世界给人类最了不起的馈赠之一,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态经营它、如何经营,这跟人的处境、心态,甚至跟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很紧密的关系。” 回忆起儿时在烤烟地中劳作的情形,肖江虹说,阅读《菜园记》对他而言有一种疗伤、抚慰,使他慢慢平复了对土地与劳动的认知。这些诗中蕴含着许多呐喊,这些呐喊在层层铺垫下爆发得水到渠成,让每个读者从中寻找到照亮自己阴影的那道光。

评论家张定好说同末未以往的诗歌相比,《菜园记》中收录的诗在内容与诗艺上都更上了一层楼,这种振拔向上的气息在末未五十余岁的年纪是难能可贵的。《菜园记》中诗歌的一大特色是音乐性,它不是弦乐也不是钢琴,是打击乐,像小军鼓,在铿锵有力的节奏中包含着一丝变化。这种效果的产生来自对句的使用,像贵州民歌中的对歌,却不是贵州民歌的绵长,而是明快的,一种来自古典诗词的明快节奏与跌宕起伏。末未的诗受词的影响更大,张定浩认为汉语新诗若要向古典诗词学习,更应该效法词中的节奏变化,因为汉语新诗较长的句子恰恰需要句法的不断变化。

评论家木叶说《菜园记》中个别的诗歌是有意押韵,但百分之九十五是无意的,他在制造语词间新的音乐性,正如艾略特认为现代诗的独特之处在于打开了声音的想象力,寻找音节本身所能激发的想象。末未诗歌产出的是一种错落交替的感觉,运用长短句与对句,读者在阅读时就仿佛亲身听闻着鸟叫,甚至是星星在向人呼唤。另一方面,末未诗歌对日常的把握正应了诗人沃尔科特对拉金的评价所言:拉金发明了一个缪斯,一个属于庸常、俗常、日常的缪斯;现代诗一百多年来很大的特点便是日常的再生,日常意象获得了生命,并在生命之中成为诗。像王维《终南别业》中展现的南山陲一样,末未将他看到的日常集中在一个小的地方,他的菜园之中,把看似不是诗的东西、不是诗的瞬间挽留住,使它们迸发出新的光辉。木叶评价道,从末未的诗中你可以读到一个真正和土地待在一起的人、或真正活在珍贵人间的人对这个世界的又爱又恨,短短十行的《轮回记》除了展现土地表面的宁静甜美,还让我们看到甜美事物的存在如何折射人类的残忍或生命本身的残酷。与现代性所强调的明确语言技法不同,末未的诗中并没有明确的技法藻饰,但他能把自己对词语的理解、思维的洞察融汇在被人们所忽视的庸常之中,如同雕刻在千锤百炼中把不需要的东西剔除掉一样。与中国古代田园诗传统不同的是,末未在展现人们对土地真实而复杂的情感上的表达更为丰富,从而突破了传统田园“闲适”的格局,通过种地来体会生死、爱恨情仇,整个菜园就是一个宇宙。

评论家黄德海说在末未写诗的过程中,所有的种子、树叶、草木、果实都是他的词语,而在呈现这一花一木的过程中,他又将万物移入自身。黄德海认为“他把很沉重的东西,离我们很远,被格式化的东西变成一种具有生气的、大自然和人的东西。”在他的诗歌中,万物、词语之间都是平等的,这种处理也是他的诗之所以精彩的原因。

末未自我评价道:“我对自己的写作比较苛刻,从语言,从节奏,乃至从切入口,到意象,尤其是陌生化效应,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就干脆不写。我会有意识地在开头两个句子中呈现两到三次的思维转换。当下很多诗歌的扁平写作非常严重,线性写作也比较严重,我力求让我的诗歌呈现出更多一点的诗元素,更立体化一点,这个立体化包括抒情、叙事乃至其它。”

在黄德海的邀请下,末未与肖江虹在现场用贵州方言朗诵了书中篇目《夏至》《创世纪》与《白菜记》。木叶与张定浩朗诵了《轮回记》与《石头记》。

末未,本名王晓旭,苗族1968年生,贵州印江人,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民族文学》《山花》星星等刊出版诗集五部入选数十种选本和大学语文教材作品被《新华文摘》《诗选刊》《青年文摘》等刊选载,曾获贵州省文学奖、贵州省专业文艺奖特等奖、贵州省青年作家突出贡献奖等奖项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八届高研班学员。

供稿:写作研究院  编辑:张东方  一审:田淼  二审:梁光华  三审:叶丹

读书会现场

读书会现场

末未签名




Baidu
sogou